盛夏时节,走进镇远县㵲阳镇沿河村谢家寨,道路平坦宽阔,一旁小楼林立,村居庭院错落有致,硬化路、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画卷。
【资料图】
连接河对岸的石拱桥静静矗立着。桥上,村民、车辆往来穿梭,桥下,㵲阳河淌流而过。
石拱桥旁,有一座锈迹斑斑的铁索桥默默相伴。
“这座铁索桥是1969年时修的,是村民去集镇和县城的必经之路,石拱桥建成后就停止使用了。”站在石拱桥上,沿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德伟介绍。
㵲阳河滋养着生活在谢家寨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却也阻挡了发展的步伐。
“河对岸是同村的青菜湾组和拱众坝组,虽然同样在㵲阳河旁且门对门,但早已楼房林立。”说起通桥前的谢家寨,老支书龙居元不禁感慨,“那段时间,寨子里每天都在开群众会,到处找赞助商,村干部和群众一条心,就想有座桥。”
终于,1969年夏天,修桥的事有了着落,白岩河发电厂愿意出资。在沿河村全体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群众投工投劳,一座奔小康的“致富桥”通了,堵在村民心里的路也通了。
历经了半个世纪日晒雨淋,铁索桥终究还是抵不过岁月的侵蚀,慢慢变朽,成了孩子们上学时的“揪心路”,人们出行时的“担心路”。
怎么办?找谁管?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再次站了出来。
为了摆脱只通人不通车的窘境,沿河村“两委”通过召开群众会、党员大会、院坝会等方式,群策群力,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争取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
2016年,在㵲阳镇党委、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沿河村拿到了建桥资金。
“通过实地调研,我们积极争取黔东南州航务处渡改桥补助资金90万元、危桥改造资金148.9万元以及群众自筹资金64.79万元,共300.69万元,修建了长102米,宽6.5米的石拱桥,于2017年4月竣工并投入使用。”镇远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终于修好了!”落成那天,年近六旬的钱洪成走上新桥,不禁感叹:“以后孩子们读书、回家都方便了。”
建的是桥,通的是路,连起的却是民愿和小康。
“如今,谢家寨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产业,已发展辣椒、青菜等经济作物20余亩,西瓜、桃子、李子等精品水果50余亩,建成肉牛养殖基地2个存栏43头,总产值达150余万元,妥妥的产业大寨,为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我们还引进了贵州富许益方水产特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帮助群众就业增收。”张德伟说。
6年过去了,谢家寨悄悄地跟上了河对岸的发展步伐。从无桥到铁索桥再到石拱桥,变的是村民们越来越红火的日子,不变的是党员干部一心为民的初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华姝
编辑 孙蕙
二审 杨惠
三审 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