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俐


(相关资料图)

助浴师、互联网营销师、研学旅行规划师……如果让时间倒回几年,可能很难想象这些工作也能成为新职业。新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新增了168个职业,初看这些职业,我们可能会惊讶“这也能成为一个职业?”但走近它们会发现,这些新职业映照出的是某些社会群体未能实现的新需求。

比如,很长时间以来,养老是家庭内部的责任。但在独生子女潮、老龄化和出生率下降的大背景下,老人仅仅由家庭或子女照护已成现实难题。如何照顾4亿白发老人?一些新职业给出了答案。

自家老人因为骨折卧床大半年,李民花尝试了很多办法给老人洗澡,结果都没成功。后来她了解到,在国外,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助浴的服务早已形成规模。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MBA硕士毕业后的李民花和同伴创业,成立了北京第一家为失能老人提供助浴服务的公司。公司选择了“上门助浴”这条赛道,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助浴服务,也给老人的心灵世界带来安抚和慰藉,帮助他们找回生命的尊严和期盼。在从事助浴服务的过程中,她感受着养老产业分类正在不断细化。对她来说,创新源于自身的切身体会,助人的过程,也是“自愈”的过程。

新职业,回应着社会的新需求,也成就着勇于拥抱新职业的年轻人,并带着这些“试水者”拓宽着能力边界、发现新的可能。

“一块块的稻田连四方,一株株的小苗排成行。看谁家的姑娘在插秧……”每当哼起个人单曲《稻田姑娘》,姚玲旭总会想起自己“命运的齿轮悄悄转动”的时刻。大学毕业后,她从线下的水稻研究所,走进快手短视频和直播间,成为三农科普主播“水稻一朵er”,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农民解决水稻种植问题,收获了近百万粉丝。“我的优势不是技术有多厉害,而是能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铁粉遇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和私信联系我,我手机24小时不关机,最多一天打来八九百个电话。”在向农户传播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姚玲旭找到了新的目标,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个农民每年多赚1万元。“赛道不怕窄,只要勤于深耕,也能野蛮生长。”她说。

近几年,不少年轻人将新职业视为主动选择,他们在从事新职业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独特赛道上跑出了自己的优势,并发现着新的自己。

从事研学旅行规划师的新职业,在旷思敏看来,是一个美好的探索之旅。“我带着孩子们在故宫层层的门廊之间穿梭,用双脚丈量紫禁城的雄伟;跨过金水桥,通过触摸栏杆上雕刻的盘龙体会建筑之美;在御花园,看古代工匠用鹅卵石作在石子路上的画,见识独特的民俗文化符号。在研学旅行中,文物‘活起来’‘会说话’,不再是被束之高阁的‘高岭之花’,孩子们靠耳听、眼看,调动身体的感官全方位触摸自然、触摸历史,在心里埋下的好奇种子终有一天会枝叶葳蕤。”研学旅行指导师的责任,是要从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出发,让课堂“走起来”,将“知识、文化、审美”融入旅程,去未知之境探寻新的可能性、新的知识及价值提升,而旷思敏则在和孩子们一同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了兴趣和职业“神奇结合”的美好状态,“知识、文化、审美”几个她热爱的元素,共同碰撞出了对她来说乐在其中的新职业状态。

考公、考编、从事新职业,就业的考题没有标准答案,时代的浪潮重刷每一个人,留下的永远是能随着环境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在工作中找寻到自己存在意义的人,这也是年轻人自身价值与能力的体现。

成功的定义从来不是唯一,年轻人对未来充满热情,学会接纳自己,从当下的工作体验中体会人生百态,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如今年轻人的就业选择背后,有时代因素,有技术因素,也有价值观因素。根据时代的风向锚定目标,更重要的是问问自己内心的声音。

来源:中国青年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