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常怀琛 何红卫 中国畜牧兽医报
(资料图片)
雷贤忠
和他的养猪事业
雷贤忠自认是个“越是逆境越兴奋,压力越大越有斗志”的人,他把这称之为“逆商”。
其实,梳理这位湖北最大生猪养殖企业掌门人40年的职业生涯不难发现,他还有另一个特质——总能在事业有成、登上峰峦时从容转身。他在切换自己发展路径、转换职业角色时拿得起、放得下、拎得清,很少纠结。
说起过往的跌宕起伏,他总是云淡风轻,不枝不蔓,不滞于物,不困于心。无论外在形势的骤然突变,还是紧要关口的自主抉择,在他语气平和的讲述中就像寒来暑往一样顺理成章。
雷贤忠说:“退出一线前,我想做成两件事:一是办好联合育种基地,二是建一处理想中的以猪为主题的农旅融合产业化示范基地,为乡村振兴创立一种模式。”
文|常怀琛 何红卫
编辑|牛雅腾
把丹麦的产业体系模型
搬到湖北
一直以来,金龙的种猪在业内有着非常好的口碑,连续16届种猪测定大赛,获得了20多项冠军。国内知名企业——双胞胎、大北农等公司,都买金龙的种猪回去扩繁。
前几年,大量社会资本涌入生猪养殖领域。雷贤忠对此的看法是“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行业会有一个阵痛期,面临一个比较长的亏损期。好处是生猪产业在几年的时间里,装备制造和饲养水平得到了大力提升,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有些地方还走在了前面。但在育种领域,国内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10到20年的差距。“国外引种,暂时还要保持一定的量”。
2020年8月7日,由武汉金龙集团发起,联合湖北省内宜昌正大、畜发集团、武汉天种、武汉天健、湖北金林、荆州三湖、湖北天牧、光大农牧等14家大型种猪企业(其中6家系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组建了湖北今楚联合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同时公司还聚合了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14位生猪遗传育种科学家,以资本(股本金)为纽带,通过合理的股权架构以及科学的运营模式,将股东们有机联合在一起。公司通过资源整合配置、繁育体系构建、基因组选择等现代育种技术的应用让每个细分领域都能发挥最大效益,从而大大降低生猪产业综合成本,解决种猪育种瓶颈问题,具有非常强大的行业竞争力。
据统计,湖北常年出栏生猪4200万头左右、能繁母猪存栏240万头左右、能繁母猪年更新量约80万头。作为湖北首家种猪基因资源联合育种科研机构,湖北今楚联合育种公司每年可提供优质父母代母猪120万头,能满足湖北省生猪种业的快速改良和基因提升需要。同时通过对应重大疫病自然灾害和产业不确定性的1+N保障体系,让联合育种始终保留最优秀的基因,保障科研成果的延续性。
4月14日,湖北今楚联合育种科技有限公司赤壁基地迎来了全体股东的现场检阅。被大家称为“基地总设计师”的雷贤忠向到会同行发起了聚焦生猪育种创新、重振湖北生猪育种雄风的倡议。他还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今楚联合育种项目早日进入“国家队”的愿望。他说,进入“国家队”最大受益是品牌影响力,科研成果就会转变为生产利润,这样企业才有持续投入的能力。
今年5月,湖北今楚联合育种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咸宁赤壁市官塘驿镇的“核心资源群育种科研基地”已全面完工,标志着湖北首家种猪基因资源联合育种科研基地正式建成。基地一期投资2.6亿元,占地540亩,计划于今年7月正式投产,预计每年可提供优质原种种猪2万头。
核心资源群育种科研基地的投产实现了湖北省华系种猪品牌“从0到1”的突破。
这是一家国内最高标准的生猪育种基地。雷贤忠称,引进的规模非常之大,一头猪从国外包专机运回中国,落地就达到了31000元人民币。加上基地平均每头母猪投了56000元装备,一头猪要花差不多9万元,在全国目前单头猪的投入上也是最大的。
“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雷贤忠说:“我们14家企业既是投资主体,又是产品的需求者,70%的科研成果都可以就地转化,这个育种基地的优质基因能覆盖3000多万头商品瘦肉猪,相当于600亿元以上的产值,科研投入产出比接近1∶150,高效、划算。”
在这个全新体制的育种联合体中,投资主体共计30家,科研人员也是股东。
金龙牵头联合育种,是因为他们发现“丹麦的商业模式非常好”。
丹麦全国只有一个生猪育种公司——丹育,只有一家生猪食品加工厂——皇冠。这中间夹着几千个生猪养殖场,养殖场主在上游的种业公司里面都有股份,在下游食品公司里也占有股份,利润分配比较均衡。雷贤忠说:“丹麦全国560多万人,却养了3000万头猪,人均6头。一个以童话闻名的国度,还是世界上人均养猪最多的国家,这很神奇,说明他们的效率非常高。今楚联合育种科技有限公司相当于把丹麦生猪产业体系模型搬到了湖北。”
雷贤忠认定:“如果育种上不去的话,整个行业的效率就提不起来。”他进一步阐述:“我们最终还是要在国际上竞争,而不是和国内的同行竞争。国内通过兼并重组,产业会变得越来越聚集,国内的竞争是相对的,国际的竞争是绝对的。国门打开的时候,别人成本低,你的成本高,哪怕你在中国做到第一名,和国外还是有差距,还是很痛苦。目前我们能干的事,就是加强投入、用心去做。生物育种没有技术壁垒,它是基础科学,需要一代一代接续去做。”
雷贤忠感慨,过去国家把科研项目都给了大专院校,如果当时让市场主体一起参与,生猪育种现在就可能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湖北5年前还是全国种猪第一大省,人才最多,目前无论总的产能还有企业的单体规模都下滑了。基因决定品质,选育提升价值。他相信,用5到10年时间,湖北今楚联合育种科技公司能够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把大商圈大卖场从市中心
搬出来
6月23日,在“中国猪产业链生态圈平台”的一档直播节目中,武汉金龙集团副董事长、总裁王军介绍了集团第四个五年规划的“双百亿工程”。一是到2025年,金龙将实现生猪养殖规模500万头,员工5000名,产值100亿;二是在“楚天首县”江夏打造高科技农业综合体,以种业研发、成果转化、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产业链闭环模式,辐射周边20万亩种养殖区域,带动产业农户5万人,实现农业综合体板块的100亿产值目标。
面对记者,雷贤忠道出了对这个农业综合体项目更深远的设想——通过“猪猪乐园”引流和食品加工业的布局,在中部地区建成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他说,这是“交班”前想做好的另一件事,并不是说简简单单只是为了去做一个产业链,要为乡村振兴找到一个好的模式。
雷贤忠说,从上世纪50年代起,欧美国家的大商圈、大卖场就建在远城区和上班族聚居的地方,并不在主城区。他们的昨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他说,现在要从全国各地把农产品调到市中心,大货车从海南出来运到武汉市周边,大车进不了城,再转小一点的车半夜送进城区。售卖后还要把产生的垃圾、包装等等运出城,这个物流成本太高了。对于市民而言,从武昌到汉口去买东西,至少要堵一个小时,到了商场车位不够,还要把车停在很远的地方,既辛苦又不方便。现在一二三线城市的私家车普及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国内的业态也要随之改变,把大卖场、大商圈搬到城外来。
“消费习惯的养成需要引导,我们就从引流的项目做起,慢慢把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体现出来。”雷贤忠说。
作为农牧企业,金龙有责任和义务做出一个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
在雷贤忠心目中,更看重示范基地对下一代的影响和教育。他说,现在老年人的观念里,养猪是一个又脏又差甚至没面子的职业,找媳妇都难。如果孩子们从小就在这样农旅融合的商圈里游购娱,通过一次又一次沉浸式体验,农牧业在他们的脑海就会形成一个新的IP,即使长大后投身这个产业来工作,也不需要太多的心理建设。
雷贤忠看好这个项目。他说,“做产业一定是要有产业思维,而不是简简单单搞一个农旅融合的观光景点,金龙初步打算在农业综合体上投资二十几个亿,这个项目做成了,可能就是湖北省民营企业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最大的一个示范基地。现在江夏区领导已经在重点关注这个项目了,要求金龙集团全力推进。”
那颗年轻躁动的心
在何处安放?
“说起来,祖籍应算是湖南长沙望城。侵华日军攻打长沙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逃避战乱携家带口来到武汉。”1968年10月,雷贤忠在武昌县(今江夏区)出生,贫寒的家境给了他强健的体魄和坚韧的性格。
1983年改革大潮初起,父母开始承包猪场,因为不懂技术,猪病频发损失惨重。本来指望靠养猪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却让贫困的家境雪上加霜。作为长子的雷贤忠,看到父母第一次创业就受到了这样的打击,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家里“翻身”。
1984年,雷贤忠初中毕业,父母送他到武汉市农科院学习养猪技术。3年学成归来,雷贤忠运用学到的知识帮父母打理猪场,他家一举成为当地最早一批“万元户”。
雷家致富的事迹上了报纸,当时的武昌县外贸局负责人拿着报纸登门聘请19岁的雷贤忠出任外贸局下属出口养猪场场长。恰巧,雷贤忠年轻的心萌生着出去创一番天地的冲动,毕竟家庭养猪的格局太小了。
双方一拍即合,雷贤忠走马上任。
又是一个3年过去,外贸出口猪场办得风生水起,岗位的历练和打磨,让雷贤忠从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管理者。
1989年后,外贸形势大变,出口受阻。
一个偶然的机会,雷贤忠去卖猪,发现屠宰厂比养猪更挣钱,于是离职找了个地方搞起个体生猪屠宰肉食品批发。
愈挫愈奋不服输的个性和坚忍的定力成就了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当时社会治安形势不是很好,黑社会窜行于市,黄赌毒暗流涌动,他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此前累积的企业运营经验,不仅在行业站住了脚,还挣到了钱,7年挣了1700万,大大超出了起初“年入10万”的预想。入行第一年,他做到了行业全县第一,而且7年间头一把交椅的位置从未动摇。7年江湖凶险,市场波澜,不仅馈赠了他事业的第一桶金,更赋予他受用不尽的人生阅历,增广了见识的雷贤忠,开始尝试读懂社会和人性。
从家庭养猪到跻身肉食品批发行业,青春时光在不经意间流淌;从青涩少年到风华正茂的年近而立,他的内心因为一次次超预期达成目标变得超乎常人地强大起来。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了如何学习、提升自己。多年后,他在金龙集团这样告诫自己的员工:“学习不总结,学习不重要;经历不总结,经历不重要”。
1998年,武汉市实施“放心肉工程”,取缔了个体肉食品批发。雷贤忠又回到家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家人从乡下搬到城里。当时父母正值壮年,身体健旺,不愿无所事事坐享清福,心心念念还是放不下养猪,雷贤忠就出资帮他们建了个养殖场。然后给自己放个大假,当“甩手掌柜”,玩儿了两三年,那也许是他一生中最悠闲的一段时光。
雷贤忠这样记述那段“烟消云散的往昔”:“一直以来的高强度工作和打拼,突然闲下来却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过着呼朋唤友花钱如流水的‘潇洒’生活,然而得到的却只是让内心更加的空落。这样悄然流逝的日子不禁让我惊觉:没有了目标,没有了事业精神的支撑,人剩下的还有什么?”这个时候的雷贤忠,恐怕最能体会那句当年的流行语——“穷得只剩下钱了”。
两三年时光转瞬过去,雷家的养殖场辛辛苦苦赔了几十万。
见此状况,雷贤忠想,这不对呀,自己还年轻,有钱也不能这么玩儿。于是亲自下场,开始注册公司,又从头启动他的养猪事业,他把这称为“第四次创业”,亦或是“梦开始的地方”。
“海是龙世界,云是鹤家乡。”那颗年轻躁动的心终于有了恰当的地方安放。
从此,雷贤忠创业的脚步再没有停歇。
不记得什么时候,雷贤忠蓦然发现,当初一起和自己步入这个领域的同行,全省只剩下了5人,其中两个人的企业还被他收购了。
帮助员工实现梦想
顺便实现企业的梦想
2004年,武汉市政府大力推行规模化养殖小区,雷贤忠搭上了这趟行业快车,第一个两万头规模化养殖场——立新猪场破土动工。
2005年5月6日,武汉金龙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公司成立之初,雷贤忠写下一句话:“帮助员工实现梦想,顺便实现企业的梦想。”基于这一核心价值,金龙建立了全新的分配机制——人人股份制。公司坚持按照岗位进行责任区划定,根据业绩贡献,设定岗位占股比例,人人享受分红,让每一位员工成为企业“合伙人”。
与金龙长期合作的养殖户,公司组织他们实行股份制合作,按照公司标准化管理体系共同经营,按比例分红。通过严格的标准化管理,养殖场效益有了明显好转,农户的养殖技术和管理能力也显著提升,小规模养殖户逐渐成长为各子公司的中高层以上管理者,享有子公司的股份。
让有梦想的员工真正实现“老板梦”。金龙2006年创立了第一个股份制猪场,成功培育出第一批员工老板,累计向养殖户分红近亿元。同样在这一年,金龙在养殖行业内率先创建“人人股份制”的分配机制,将每个养殖场高出核定成本的所有结余全部按比例返还员工,让基层员工拥有“基本工资、绩效考核、人人股份红利”三个方面的收入,中高层员工还享有股份收益。
中高层骨干有一定的出资能力,由管理和生产业务相关人员组成员工团队(员工团队可以是多个队),公司成立子公司投资养猪场。子公司持股比例为:公司占股67%,员工团队占股33%,完成利润目标的前提下,公司与员工各分红50%,让利17%给予员工团队。
同时,公司激励引导企业高管带头创业,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管,可以向公司申请创业,由公司和高管合作租赁或共建养猪场,持股比例可以根据高管资金和猪场规模等实际情况灵活拟定,在完成利润目标的情况下,按比例分红。
金龙成了“生产老板的沃土”,百万级员工、千万级老板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雷贤忠说,管理没那么复杂,管理的基础是通达人性。每个员工有了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标准化执行落地就简单了。别人强调“加强管理”的时候,金龙倡导的是“去管理化”,因为管理成本是最高的成本。
金龙用了比预期更短的时间,在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迅速成为行业的一颗新星,与此同步,公司培养和汇聚了一批热爱养殖事业的精英。
闲暇之余,雷贤忠喜欢自己动笔写点东西,但他很少长篇大论,更愿意结合切身体验、感悟提炼一些短语与年轻的伙伴们分享——
•一件事、一群人、一辈子。
•帮助员工实现梦想,顺便实现企业的梦想。
•能力:是看你有多少整合身边资源能力的能力、并不断否定自己能力的能力叫能力。
•把能力的成长变成一种习惯。
•学习不总结,学习不重要;经历不总结,经历不重要。
•知道是没有力量的,相信并做到才有力量!
走过创业阶段那些珍重时光,如今的金龙已经发展为一家专业养猪管理公司,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拥有2家国家核心育种场、农业农村部标准化示范场,是湖北省养猪行业协会荣誉会长单位。产业分布湖北、青海、新疆、江西、湖南、海南等地,现下辖28个规模化养殖基地,基础母猪存栏8万头,年产能240万头,年可供种猪20万头。
采访中,快人快语的雷贤忠向记者展示了他最引以为傲的获奖证书——首届“武汉杰出人才奖”。
那是2008年3月28日,当时的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苗圩上午为雷贤忠和作家池莉等各行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代表颁奖,下午就到北京出任工信部副部长去了。“我当时39岁,是获奖人中最年轻的。”雷贤忠说。
那次,雷贤忠得到20万元奖金。他把奖金投入到子公司,当年赚了70万元,然后打包捐给了家乡。
采访临近结束,又转到“交接班”话题上。雷贤忠告诉记者,儿子雷晨出生于1991年,海归,认同金龙的事业,目前担任金龙集团副董事长,负责期货、筹划上市等事项。公司近年招录的新人都是“90后”。经过这些年发展,当年一同打拼的老伙计很多当了老板,剩下不多的几位年近半百的老员工他准备全带到海南,去当“公司文化的传播者”,让年轻一代放手去干。
雷贤忠说:“这是又一次创业,我喜欢创业的感觉。”
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言语间,他似乎对即将到来的又一次职业角色转换流露出几许期待。
原标题:《一件事 一群人 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