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暗灰色的树皮,叶子呈卵形,花朵有五个花瓣,没有退化的雄蕊……近日,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们意外发现:在九眼楼长城景区,生长着约800株野生紫椴,是迄今为止北京发现的最大规模的野生紫椴群落,这令他们欣喜不已。
位于九眼楼长城景区东侧山沟的紫椴。
今年,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启动“延庆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专项调查”,对辖区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点位、规模和生长情况等开展本底调查,为进一步保护奠定基础。6月初的一次野外考察中,沿九眼楼长城景区东侧山沟坡道上行的工作人员们发现,挨着坡道三五米远,散布着一片疑似紫椴的乔木。走近细看,这些树木八九米到十几米高,挺拔俊秀,分枝点高,伸出大伞一样的优美冠幅,树皮暗灰,叶片青翠,呈卵形或近圆形,种种特征都很像紫椴。
紫椴是我国原生树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区,是锦葵科椴属落叶乔木。它不仅是非常美丽的景观树木,而且能够固碳释氧、降温增湿,具有较强的杀菌和重金属吸收能力,也是名贵的蜜源植物。根据《北京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等资料记载,北京市的紫椴主要分布在延庆和密云的自然保护区内。其中延庆区主要集中在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延庆区玉渡山自然保护区,记录约为十多棵,但在九眼楼及其周边,并无记录。因此,此次发现疑似紫椴虽然欣喜,但工作人员们心里也打起了鼓,“当时我们还难以确定。原因是紫椴和蒙椴很像,区别主要得看花儿,当时刚6月初,不是紫椴的花期,所以无法精准判别。”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资源管理科负责人史常栋说。
6月下旬起,紫椴进入花期。7月4日,史常栋和同事们邀请植物专家、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志翔一起到上山察看。循着淡淡香气,他们再次来到了九眼楼长城景区东侧山沟里,疑似紫椴的乔木上已开出了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儿,蜜蜂嗡嗡正忙着采蜜。轻拂绿叶,摘下几朵小花细看,花萼5个,花瓣5个,与蒙椴开花时的10个花瓣全然不同;而且花蕊是没有退化的雄蕊,而蒙椴的雄蕊都是退化的。依据树形、叶片、生长环境等仔细甄别、勘查、研究后,张志翔教授鉴定,这正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紫椴。经过初步测算,位于九眼楼长城景区的紫椴种群分布规模约150亩,从海拔900到1200米山坡上呈零星分布,约800株,生长状况良好。
作为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屏障,延庆区生物资源丰富,遍布全区共有16处自然保护地,共涉及13个乡镇。而此次发现的位于九眼楼长城景区的紫椴种群,却处于保护地外的四海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延庆的生物资源保护整体向好。”史常栋说,7月4日,调查人员在延庆区莲花山自然保护区也发现了大片野生紫椴群落,分布面积约3亩,约200株。
除了紫椴,此次的“延庆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专项调查”还有其他收获:在延庆区首次发现北京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铁木,位于在千家店镇水头区级自然保护区,分布规模约30亩,约400余株;在延庆区发现了11处生长良好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黄檗,主要分布在永宁镇、大庄科乡、井庄镇和张山营镇,规模最大的在永宁镇四寺村,约30株,而在以往记载中,延庆只有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才有。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些野生植物进行监测,观察其生长情况,如有种群减弱情况,将进行针对性的保育。”史常栋说。
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