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只有让学生去体验,才会真正感觉到京剧是有趣的”厦门大学化学系本科生张贝对《国剧赏析》“觊觎”已久,大二就开始选这门课,可惜每次抽签总是落选,“抢课的学生人数常常有三四倍,很多人希望一起听戏、学戏、唱戏”。“第一次上完他的课就被"圈粉’了。”最初,厦门大学物理系本科生何桢暄被蔡端俊物理课堂上一手俊逸的板书“惊艳”到,“没想到在选课时,发现他竟然还上《国剧赏析》,出于好奇,便果断选了”。一直以来,不少年轻人认为看戏是一件枯燥的事情,甚至觉得戏曲是“老物件”。不过在《国剧赏析》的课堂上,学生们总能找到属于青年一代的元素。蔡端俊一般会以戏曲知识系统讲解、专题内容讲演、赏析著名且珍贵的国剧演出录像、学唱脍炙人口片段等方式,带领学生认识京剧的背景、知识和戏曲表演艺术的创作与演出过程。在厦门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生李笑扬看来,这门课的最大特点便是“唱”。每节课前,蔡端俊都会教授京剧经典唱段,《苏三起解》《三家店》《锁麟囊》……“唱”还是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次结课,蔡端俊都会办一场堂会,让学生们表演,并邀请京剧票友一起伴奏。甚至,每年圣诞及元旦前后,他们都会举办一场联欢晚会《国剧新年大堂会》,同学们粉墨登场,用青年的方式演绎传统戏剧。谈起开设《国剧赏析》的初衷,还要追溯回蔡端俊刚进入厦门大学学习时的经历。1996年,从小喜欢京剧的蔡端俊结识了厦门大学生物系已故教授胡维弘,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京剧。在胡维弘的带领下,厦门大学聚集起了越来越多的“京剧票友”,之后他们还共同创立了厦门大学京剧协会。2000年,胡维弘退休后在厦门大学开设《京剧学习与欣赏》选修课,蔡端俊担任课程助教,帮忙编撰教材。之后,蔡端俊博士毕业前往欧洲继续深造。在国外求学生活的经历,让蔡端俊更加坚定要向全世界传播京剧的想法。之后,蔡端俊学成归国回到厦门大学物理系任教,便接过了京剧传承的“接力棒”,将课程名更改为《国剧赏析》在厦门大学延续。“只有让学生去体验,才会真正感觉到京剧是有趣的。”为了更直观地让同学近距离感受京剧的魅力,蔡端俊经常请全国各地京剧院的名家们到课堂授课。青年花旦演员现场演示一张“脸谱”从无到有的过程,专业京剧演员讲解手、眼、身法、步伐的动作要领……“以前不知道画一张脸谱需要这么繁复的步骤,京剧演员们背后需要付出很多辛苦才能呈现出如此完美的舞台。”在李笑扬看来,尽管京剧已经开始逐渐进入青年视野,还出现了带有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用经典脸谱元素制成的文创产品等,但高校的京剧传承之路并不好走,“有恒心、有想法的青年京剧爱好者们正在逆境中寻找出路,在困难中寻得方向”。“我们不能够满足于从中国视角看中国,而是要站在世界视野看中国”蔡端俊带领《国剧赏析》进入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视野中,他举办了《艺术的观念》京剧专题讲座、走进国内高中校园为学生开设《京剧文化》讲座,而且每年都为美国特拉华大学及孔子学院的暑期夏令营的美国学生带来相关主题的英文讲座……“戏曲归根结底是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的呈现形式,无论处于什么时代,它一直在讲述着什么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做人、做事道理,这才是亘古不变的"核’。”对厦门大学京剧协会的师生们来说,从第一任指导教师——生物学系教授胡维弘,到物理学系教授蔡端俊,再到如今的上百名青年成员们,一代代薪火相传,他们也将传播得更远、更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