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正在打一场硬仗。

今年6月,重庆市召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首次提出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剑指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蓝图已定,号角催征。《深入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重庆市先进制造业发展“渝西跨越计划”(2023—2027年)》《重庆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技改专项贷”实施方案(2023—2027年)》等各项配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实属罕见。

除了渝西地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等也都在近日召开大会或出台政策,拿出真金白银,构建立足本地的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为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贡献力量。

种种信号表明,重庆正在全面押注先进制造业,成功与否直接关乎山城未来。

▲沙坪坝区重庆市旺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 孙凯芳 摄/视觉重庆


01

为什么这是场硬仗?

首先看大局。当前,全国主要省市都在主攻先进制造业。

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就在搭建先进制造业集群间的“赛场”,旨在“赛马论英雄”,从不同行业领域内的领先者中,选出能承担国家使命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先进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强化科技创新功能的关键产业。可以说,谁在这一轮发展竞争格局中胜出,谁就赢得未来。

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山东等都把建设全球领先或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基地作为发展目标。

发展举措上,各地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融入全球产业和创新网络,把培育享誉世界的名企名牌,打造世界级“灯塔工厂”等作为重要抓手。

要素指标上,对重大产业项目应保尽保,在符合安全、环保相关法律条件下探索简化中试项目流程,加强科技金融服务,弘扬工业文化,对制造业外资加大吸引和利用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拼先进制造,各地使尽绝招。但市场只有那么大,能坐上“牌桌”的终归是少数。

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制造业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也是重庆硬实力的重要体现。重庆通过自身努力,在制造业上已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

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达28275.5亿元,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1.1%。全市培育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26家、制造业上市企业4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5家,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4家、工业设计中心10家。

按照最新规划,到2027年,重庆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将达到4万亿元,成为全国制造业重要产业备份基地和产业变革引领区、转型升级示范区、优质企业集聚区。

▲2023年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产品发布会现场。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02

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差距。目前重庆的处境可谓前有标兵,后有“追兵”。

最明显的差距在规模。重庆缺乏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细分领域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也不多,大部分处于百亿级、十亿级规模。

五千亿级产业集群仅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5300亿元)、电子终端(5000亿元)两个。电子信息制造业中,技术含量高、产业价值高的细分领域规模小,相比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产业集群简单集聚多,有机集群少,产业集群能级不高。2019年国家首批认定的6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中,重庆仅有巴南区生物医药集群入选,不及隔壁的四川和贵州。

从集群数量看,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重庆仅有与四川联合申报的“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上榜,相当于只有半个,远低于中东部的发达城市,比如江苏10个、广东7个、浙江4个、湖南4个……

细节上看,重庆制造业往高处走、往尖端走,也还要解决三大问题:

市场主体发展不优。先进制造业集群强不强,主要看市场主体优不优。目前,重庆还存在领军企业少、覆盖面窄、带动力不强等问题,进入“2022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企业数量仅有10家,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领军企业。这当中多为市外招引进来的生产基地,本地优质企业培育步伐较慢。

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创新是先进制造业的核心驱动力,但目前相关产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比如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虽达到1.6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结构上多为试验费用,基础研究占比偏低,重大原创性成果还不多,全市竞争力强的制造产品不多,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制造品牌较少。

智慧赋能成效不佳。全市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只有6个,工业互联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核心工业软件、高端智能制造设备、工业机器人等方面供应体系仍不完备。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服务商仍然较少,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发展积极性不够。

这些是制约重庆先进制造业发展因素。可见,重庆突围之路并非坦途。

▲重庆机电集团所属长江轴承新能源汽车轴承智能化车间。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03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先进制造业集群能否做起来,取决于这座城市的比较优势。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重庆始终立足自身实际,放大特色优势,制定符合自己的制造业目标:从之前的“1+2+7+36”产业空间布局,到“2+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再到今年的“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可谓对全市制造业的布局和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规划。

思路非常清晰,规划科学且可量化。方向有了,该如何打好这场硬仗?

先进制造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

今年5月,重庆组建了2000亿元规模产业投资母基金。基金分两期实施,一期认缴出资800亿元,通过“子基金+直投”方式开展产业投资,拟通过放大效应形成超6000亿元的产业基金集群,并带动超万亿元重庆先进制造业投资。

这样的大手笔,凸显了重庆的决心和态度。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丁瑶认为:政府引导性基金可更多地发挥引领、引导作用。通过与各类投资机构、头部企业合作,共同组建子基金群,来吸引、集聚和撬动社会资本,用于培育重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支持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实现资金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嵌入融合,让金融活水推动科技与产业的转化和跃升。

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对重庆先进制造业的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创型企业、拟上市企业、制造业产业生态链关键环节等相关企业,要加大投资力度。包括吸引有意向到重庆发展的市外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落地,帮助重庆产业实现强链、扩链、补链、延链。

另外,招商、育企等政策也很关键。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链主企业的入驻起着“四两拨千斤”作用。

丁瑶建议,重庆地处西部内陆地区,与优秀省市相比,必须尽快补上物流成本较高、要素成本较高、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对人才吸引力不强、优秀企业家不多的短板,强化招商引资和央地合作,大力招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龙头企业来渝布局。

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和利用全球资源。通过兼并重组、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沿产业链加强资源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加快发展领军领航企业。

打好这套组合拳,才能让资金用出效果、高招落到实处。

▲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F08B热塑玻纤生产线现场。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04

发展先进制造业,离不开创新体系的打造。

丁瑶认为,除了资金支持和政策配套,重庆可依托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等高能级创新载体和平台,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新体系,加快突破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

从路线图上看。首先,可聚焦前沿、新兴、交叉领域,充分发挥在渝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利用母子基金加快在脑科学、量子科学、合成生物学等重点领域布局,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融通创新,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

其次,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牵头组建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集聚优势创新力量形成创新联合体,联合行业上下游企业建设先进感知产业创新中心、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再次,聚焦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工业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五基”领域,采取定向委托、“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建立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生成和组织实施机制,加快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最后,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对各类创新主体和人才“松绑”“解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探索研发机构研究研发人员持股,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和后顾之忧,形成让广大科研人员专心埋头搞科研、出成果的宽松环境。

谁能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上先行一步,谁就能在城市竞争中掌握更多主动权。面对这场硬仗,重庆不仅有决心、有态度,更有办法、有行动。把握地域优势、吃透政策红利、主动创造机遇、务实奋进为要。乘势而上的重庆,未来值得期待。


原标题:重庆瞭望 | 重庆,在打一场硬仗

编辑:蔡静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严一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