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背景分析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环保行动不断加强,尤其是在能源领域,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市场上一个风口浪尖,越来越多的车企投入了研究和开发新能源汽车的怀抱中。新型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最核心的关键技术之一,电池工艺水平的提高可以大大延长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增强耐用性,而一个优秀的电池在线充电技术则更能够大幅度缩短充电时间,促进充电桩设施的普及以及电动汽车在实用性上的大幅提升。因此,如何将电池充电技术不断提升,让充电时间尽可能缩短,一直是电动汽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早期电池充电技术的不足,使得电动汽车车主总是需要在等待长时间的充电过程中度过,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范围。不过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优化,尤其是随着锂离子电池逐渐成为主流,充电时间的不断缩短已经成为业界的一个共识。而近日韩国一位名叫金元培的教授带领的团队,则创造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新突破——通过一种名为“自混合法”的方法,成功合成了一种锰铁氧体纳米片,并利用该锰铁氧体纳米片制造出锂离子电池。该电池不仅容量大小相近于市场上常规的电动汽车电池,而且充电时间仅需6分钟,最新技术的诞生,让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范围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将传统燃油车推向死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技术详细介绍
1、新型电池结构的优势
电池是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等几个关键部分组成的。在通常的锂离子电池中,锂铁磷酸电池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将离子进行迁移,从而实现电子媒介的过程。该负电材料的制造,主要采用的是锂离子的承载材料或者是碳产生的石墨。而在这些传统的制造材料中,常常存在制造难度大,过程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但是,在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最新研发的电池材料,中锰铁氧体纳米片,打破了传统电池材料的制造难题,同时在充电速度和储能能力上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2、其中一种自混合法的制备方法
锰铁氧体纳米片的制备主要有两种合成方法:一种是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另一种则是利用“自混合法”进行合成。
在所谓的“自混合法”生产中,生产者将铁(III)和锰(II)离子以比例为2:1的混合物置于氢氧化钠(NaOH)溶液中,并进行超声波处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具有长方形形状和高比表面积的锰铁氧体纳米片。
3、电池储能能力的提高
通过新研发的锰铁氧体纳米片,能够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通过提高电子自旋,实现高储存大量锂离子的能力。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提高电池的充电速度。因此,一旦金元培教授和其团队所研发的锰铁氧体纳米片应用于电动汽车中,则意味着千百万电动汽车车主可以较快的完成汽车的充电过程,从而远离燃油车这个拖累。
技术前景分析
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业态变革正在持续深入推进,随着新能源政策的逐步落实,充电桩建设又迎来了大规模发展的机遇。通过不断加快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创新技术,如何提高其能源密度、充放电速率和安全性等,都将对电动汽车和新能源领域的高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鉴于当前电动汽车用户的需求不断增长,通常需要大量时间才能完成充电,需要遵循的标准时间范围在1至8小时之间,而充电时间即成为了全球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本次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金元培教授取得的重大成果,意味着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将有望快速缩短至6分钟以内,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电动汽车长充电时间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产业链健康发展。
在充电技术方面,如果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研究新型电池材料和方案等,必将缩短电动汽车充电时间成为可能。本次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成功研发的锰铁氧体纳米片,可以较大程度上解决电池充放电效率低下和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并且在性价比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突出的优势,此外锰铁氧体纳米片还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可以说其研发意义之大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
结语
总之,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研究人员新近研发的锰铁氧体纳米片和电池,给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和发展。尽管该技术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商业化发展,但随着国内外企业对新能源的加强关注和重视,有望加速新技术产业化的步伐。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能更加加快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将有望领跑全球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建设和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只是一个开始,新技术带来的巨大潜力正在书写汽车产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