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8日讯(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郑雅曼)知识产权纠纷专业性强、晦涩难懂,怎样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呢?7月28日,记者从武汉市江岸区法院获悉,在一起技术合同纠纷中,法院邀请了一名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和理工科博士学历的专家作为陪审员参与审理,顺利化解了一起僵持4年的纠纷。

2018年,某制药公司为拓展公司经营范围,与某软件公司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约定由某软件公司为某制药公司开发“加工中心管理软件”,根据开发进度,分四期支付费用30多万元。


(资料图片)

2019年下半年,软件开发进入第三期后,双方就开发进度、实地测试、修复系统漏洞等技术问题发生争议,经过多次沟通,仍未达成一致,此后项目被搁置。

2021年初,某制药公司向某软件公司发出《解除合同通知书》,但一直未收到对方公司及股东的回应。当年9月,某软件公司注销。

某制药公司认为,某软件公司已构成根本违约,符合双方约定的合同解除条件,股东赵某、张某在明知双方签订的《技术开发合同》未履行完毕的情况下,决议解散公司,损害了某制药公司的利益,遂将赵某、张某诉至江岸区法院,要求被告退还预付款13万元、双倍返还定金及资金占用损失。

“案件涉及的专业术语很多,查明案件事实颇具挑战。”承办法官介绍,该案争议焦点涉及软件开发技术问题,专业性强。同时,由于双方争议较大、时间跨度长,案件审理具有一定难度。

为准确高效查明案件事实,切实维护争诉各方的合法权益,承办法官邀请具有计算机软件专业背景的专家,作为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据悉,该专家具有理工科博士学历,是“江岸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领域专业人才咨询库”成员之一,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

调解中,专家陪审员指出,双方合同约定金额远低于开发加工中心管理软件的市场价格。同时,按照行业惯例,制药公司在委托软件公司开发软件时,也应该提前考虑到软件开发失败的风险。

“这就给纠纷的化解指明了方向。”承办法官介绍。

“软件开发能否成功受很多因素影响,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失败风险。”调解中,专家陪审员直言不讳,并就涉案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需求、验收标准等关键问题向双方当事人发问,还向双方讲解了计算机软件开发需要不断运行测试、修复系统漏洞的规律,软件开发的市场价值及风险。

一番专业分析之后,双方当事人都心服口服,表示愿意调解。最终,在合议庭主持下,双方签订调解协议,由软件公司的2名股东分两批共退还11.5万元。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