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西瓜上市的旺季。8月14日,走进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谢旗营镇蒯村的瓜田,记者看见一个个油亮亮、圆滚滚的大西瓜在瓜藤和绿叶的遮掩下若隐若现,村民们正忙着摘瓜、搬运、装车,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我种了20亩的绿皮王、5亩的金城5号西瓜,又大又甜,亩产达到4500公斤左右,大约有10万元的收入。”村民王有才是种了20多年西瓜的“土专家”,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今年西瓜收获颇丰。

据了解,在蒯村像王有才这样的西瓜种植大户还有七十多家,今年全村西瓜种植面积900余亩,产量在400万公斤以上,预计产值达320余万元。


(资料图片)

小小西瓜藤结出一个个“致富果”,不仅甜了村民的舌尖,也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产业”。

在蒯村路旁的西瓜交易市场,一辆辆外地采购的车辆络绎不绝,经过挑选、采购、过秤,村民们种的西瓜很快就被装上货车销往郑州、新乡等地。

“这儿的西瓜口感好、又甜又大,很受消费者的喜欢,我连续多年来这里采购西瓜,每个月来三四趟,每次装几千公斤。”来自郑州市的收购商李鹏对蒯村的西瓜赞不绝口。

这边的西瓜香甜可口,那边红润水嫩的桃子挂满枝头,桃香四溢。

在河南省首批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武陟县大虹桥乡南张村的千亩桃园基地,只见一大片桃林一眼望不到边,绿叶掩映间,一个个光鲜红润的桃子挂满枝头,煞是喜人;桃林间,电动车、三轮车一趟趟往返,村民们忙着采摘、搬运、筛选、打包……

“我种了8亩的桃树,主要是黄桃和水蜜桃两个品种,它们的成熟期不同,从6月份开园采摘一直持续到9月底结束。”在南张村村民张小战的桃园里,他一边摘桃子一边高兴地说,“今年的桃子长势很好,挂果很多,行情也不错,每天都有郑州、焦作的客商来村里收购,销路不用愁。”

作为南张村的桃树种植能手,今年65岁的张小战已有35年的种植经验,进入盛果期的8亩桃园每年可为他家带来六七万元的收入,一个个桃子变成了 “致富果”,让他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据了解,南张村这个1949口人的村庄,桃树种植已有近40年的历史,几乎家家户户种桃树,是远近闻名的桃树种植专业村。全村共有3700亩耕地,其中桃树种植面积达2300亩,种植品种已发展到一百多种,亩均收入近万元,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南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延太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村里农田高低不平,且多为沙土地,机井电力设施不完善,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低,少数村民便学习外地经验开始种桃树。由于桃树种植经济效益好,经过多年的发展,桃树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品种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南张村的鲜桃在当地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我和南张村的桃树种植户合作已经有三四年了,每到桃子成熟上市期,我就来收购。这儿的桃子不仅规模大,而且品相好,甜度高,口碑不错,深受消费者喜爱。”来自郑州市的客商王国庆告诉记者。

为了提高村民桃树种植和管理水平,南张村“两委”积极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技术员、专家为村民传授种植技术,同时还建立微信服务群,为村民联系外地客商,拓宽销售渠道,全力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凭借多年的桃树种植经验,南张村村民自发成立了桃树种植技术服务队,闲暇时间对外提供技术服务,又多了一份收入。“我这一年就没闲过,管理完自家的桃树就会和村民出门打个零工,帮助周边村种植户剪枝、施肥,一天能挣120元左右。”张小战笑着说。

依托千亩桃园基地,南张村在当地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还以“花”为媒,连续举办了三届“桃花节”,打造乡村旅游品牌。2018年,南张村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

近年来,武陟县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高效农业转变,围绕培育“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在瓜果等“甜蜜产业”上深入挖掘“土”资源,放大“特”优势,提高“产”效益,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专业村,探索出富有特色的“甜蜜”致富路,为乡村振兴培育新动能。

据统计,今年武陟县西瓜、甜瓜等瓜类种植面积达5800余亩,桃、梨、葡萄等水果种植面积达26000余亩,“甜蜜产业”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让农民的生活越来越甜。(经济日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李梦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