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新网6月29日电 题:张晓晶: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要解决两大难题
中新财经记者 庞无忌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29日在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主题论坛上表示,实现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要解决两大难题。
“中国式现代化新金融服务”主题论坛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
张晓晶在此间表示,一是金融体系要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在税收、GDP、技术创新、城镇就业以及企业数量上分别占中国总量的五、六、七、八、九成,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但大部分金融资源流向了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公共部门,金融服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遇到挑战。
他指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突出竞争中性,继续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推动金融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金融部门治理结构的优化。
二是金融体系如何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张晓晶指出,其中难度在于一个科技创新项目要么投资者都不看好,无法获得融资;要么投资者纷纷看好,导致获得融资远超项目当前发展的需要,产生了大量泡沫,监管部门只得出手抑制。所以,那种期待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最好是“亦步亦趋”、要多少钱融多少钱、不能出现泡沫的所谓良性循环,是很难实现的。
他指出,破题关键在于要意识到“金融是面向未来的”。资本价值取决于未来预期,“现在的经济不过是未来的资本化”。科技也是面向未来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金融就是给风险定价的,这两者有着天然的结合点,因此需要用预期来决定资产价值。金融体系以及监管机构要接受这种认识论上的革命,支持科技创新,让“耐心资本”与“风险资本”齐头并进。
在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方面,张晓晶表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长期稳定,特别是没有爆发金融危机,其原因在于一直把处理风险、防范应对系统性风险作为思维“底线”。不过,在防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时候也需要有自己的“底线”,“(出问题的企业)不可能都救”,僵尸企业也不能一直存在下去,要发挥市场清理机制的作用。
维护金融安全,特别是数字时代的金融安全,张晓晶说,中国需要在技术和标准两个方面赢得主动,提升网络数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水平,一方面要瞄准硬核的技术,在芯片、操作系统、“卡脖子”技术上下功夫,练好内功。另一方面要瞄准规则和标准,积极参与全球金融与数字治理,围绕全球金融安全网、跨境金融监管、跨境数据流动、市场准入、反垄断、数字货币、数据隐私保护等重大问题探索建立治理规则,提升中国在金融与数字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