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预制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为餐饮企业提供了观察消费者偏好的新契机。餐饮企业要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做好产品选择和服务提升等工作,避免出现因节约成本使用预制菜而影响食材新鲜度、卫生安全等问题。


(资料图片)

最近,有消费者提到自己在餐厅下单还不到10分钟,工艺复杂的菜品如红烧肉、花胶鸡等就已端上餐桌,一时让他们犯嘀咕了,“这是不是预制菜?”

随着预制菜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一定数量和比例的预制菜进入餐厅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除了以外卖为主的快餐店、小餐馆,不少经营团餐、宴会的餐厅也首选预制菜产品。其中,一些头部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的使用比例已经很高,部分餐厅甚至有八成以上的菜品是预制菜。

对于在非快餐店等餐厅堂食时吃到“预制菜”,消费者有什么看法呢?所谓“众口难调”,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要吃得“与众不同”,美食就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味”。“千菜一面”的预制菜如同“千篇一律”的文章,让刁钻的食客提不起兴趣。此外,花了高价钱却只能吃到成本较低的预制菜,同样会“劝退”一部分消费者。不过,也有消费者认为,菜品口味最重要,即使是预制菜也没关系,味道好才是真的好,只要商家提前告知即可。

那么,餐饮企业该不该选用预制菜呢?预制菜作为选品类型的一种,被商家选用无可厚非。尤其对于很多连锁餐饮企业来说,使用预制菜的优势不少,如丰富产品供应、提高经营效率、降低制作和人工成本等。正是由于这些显而易见的好处,很多餐饮企业愿意选用预制菜。

然而,提起在堂食吃到预制菜,消费者仍不乏疑虑。事实上,他们并非对所有预制菜都抱有成见,而是在乎是否被提前告知。消费者依法享有知情权,当看到餐饮商家一边打出“文火慢炖”“锅气十足”之类的宣传语,一边却选用预制菜时,难免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其实,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去年8月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就已经被点名并引发关注。这也给餐饮企业提了个醒,如果选用预制菜,应该以尊重消费者知情权为前提。

当然,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有些担心不无道理。目前来看,相比传统菜品,预制菜的确存在品质参差不齐、口感有待提升等问题。而且,《2020-2026年半成品菜行业市场调查与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在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预制菜赛道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质化竞争的现象。看来,餐饮企业不妨从预制菜选用入手,重点关注食品安全是否过关、风味能否别具一格等消费者更为关心的问题。

预制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为餐饮企业提供了观察消费者偏好的新契机。餐饮企业要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做好产品选择和服务提升等工作,避免出现因节约成本使用预制菜而影响食材新鲜度、卫生安全等问题。同时,也希望能有更多餐饮企业合理利用加工技术,提高创新研发能力,努力还原和提升预制菜的口感,真正实现“众口能调”。毕竟,消费者是用脚投票的。让消费者更满意,餐饮企业要做的远不只是简单的“色香味”俱全。(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快递业入局预制菜优势大

为“将就”而生的预制菜里,还需添点“讲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