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与我国的经贸合作不断拓展深化。今年前4个月,我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09万亿元,增长13.9%,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5.7%。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推进,以及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带来的红利加快释放,中国企业在东盟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提供跨境金融服务的汇丰银行相关负责人,从其业务发展和调查数据中看区域内企业的业务布局新动向。


(资料图)

汇丰新加坡首席执行官黄继瑜表示,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已有30多年历史,双方在经贸往来、投资合作、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断深化,为中国和东盟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空间,更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动力。

汇丰去年10月的一项面向全球企业的调查显示,超九成(93%)的RCEP成员国受访企业认为这一自贸协定有望增加他们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这一点在东南亚国家的受访企业中尤其显著,几乎绝大多数东盟主要市场的受访企业均预计该协定将促进他们的对华贸易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进一步拓展,也为中国企业在东盟发展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但东盟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根据汇丰预测,2023年东盟六大市场经济增速在2.1%至5.8%之间(对比美国0.8%,欧元区0%),增速最高的经济体可能是越南(5.8%)、菲律宾(4.4%)、印度尼西亚(4.3%)、泰国(4.1%)、马来西亚(4.0%)和新加坡(2.1%)。作为全球五大经济体之一,东盟2025年的GDP将超过4万亿美元。

在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看来,东盟无疑是很多中资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参与全球竞争的一条“必由之路”。特别是随着跨境交流回归常态,大家都在寻找新的增长方向。从目前的经济大环境来看,欧美市场依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需求收缩,因此中资企业转而寻求新兴市场的增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不仅如此,东盟市场与中国的经济转型之间具备很好的契合性和互补性。王云峰分析,特别是中国企业在沿着全球价值链逐步上移的过程中,东盟最适合作为中资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拓展的首选地,这一点在新能源车领域尤其明显,从原材料、电池生产到供应链和整车组装,中国电动车企业在东南亚市场大有可为。另外,在数字经济领域,包括跨境电商、在线支付、元宇宙场景、智慧医疗等都是符合东南亚新消费群体特点的朝阳产业,中国企业也有非常大的施展空间。

以新加坡市场为例,黄继瑜给出一组数据,新加坡作为进出东盟市场的重要门户,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更便捷地进入东盟市场。目前大约4200家企业已在新加坡设立了区域总部,尤其是中国企业正持续不断地通过新加坡进入东南亚市场。“作为制造业、物流业、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业务的区域中心,新加坡政策透明、市场稳定、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而且和中国之间语言文化相通,营商环境优越,并具备区域专长,这些优势吸引了许多中国企业以新加坡为基地,探索东盟市场。”黄继瑜说。

不过,由于东盟市场的多样性,特别是在政府支持程度和相关政策层面,以及多民族文化对消费行为和偏好的影响,各个国家之间具体情况的差异性也很大,并不是看上去的统一大市场那么简单。

王云峰提醒,对于出海的中国企业来说,要成功打开东南亚市场并且行稳至远,不但需要做好全局观的规划,还需要指定精准的、具有针对性的执行策略,避免简单的“复制黏贴”。另外,还可以通过与可靠的本地机构合作,来规避跨市场经营的风险。

据介绍,汇丰为东盟地区六个主要市场的10000家大型企业、20000家中小企业和250万零售客户提供服务,致力于帮助来自东盟的企业,以及想进入东盟市场的企业把握双向增长机遇。(完)

推荐内容